據《經濟日報》消息,即將到來的「五一」假期本是黃金銷售的傳統旺季,然而,4月中旬開始暴跌的金價在使行業經歷了一場「倒春寒」的同時,也讓原本應該在此輪出現的消費熱情被提前透支。各地瘋狂搶購黃金、庫存告急的消息不絕於耳,這場在早春上演的搶金戲碼,對於擁有黃金業務的上市公司們而言,苦果可能將在第2季中得以顯現。
金價的持續下跌使A股市場黃金股飽受其苦,在金價下行的時間段內,這些公司股票跌多漲少。據WIND數據顯示,今年以來,黃金珠寶板塊下跌了17.64%。
中新網報導,今年年初,由於備貨春節假期的銷售,許多黃金公司紛紛添置庫存。統計顯示,滬深兩市從事黃金採選、銷售的公司約有10家,目前已有9家公司發佈年報,而將這9家公司年報中顯示的庫存數額相加之後,總金額超過313億元(人民幣,下同)。
在上一個會計年度結束時,黃金價格走勢穩當,因此多數上市公司並未因此計提壞賬準備。以老鳳祥為例,公司在財報中稱,期記憶體貨合計52.9億元,計提221萬元跌價準備。存貨年末數比年初數增加約7.8億元,增加比例為17.36%,增加原因主要係公司及子公司為元旦和春節備貨,期末存貨儲備上升所致。
這些公司黃金的銷售價格參照的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交易價格,而交易價格主要取決於美元計價的國際金價。因此,有上市公司在年報中坦言,雖然自2011年以來金價一直在震盪上行,但不排除日後金價出現大幅波動甚至下滑的可能,由此會給公司未來的經營造成一定風險。
4月12日開始,國際金價遭遇罕見暴跌,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是,投資者恐慌性拋售不斷,而市場上欲抄底的消費者大量擁入門店,各地黃金產品脫銷之聲此起彼伏。價格下降則利潤被攤薄,而大量搶購又使這種危機被放大。
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認為,此輪金價大跌,黃金上市公司自然受到較大衝擊。一方面是資本市場投資者對相應公司未來業績的擔憂情緒開始蔓延,引發股價下跌;另一方面是在商品流通領域,由於經銷商預計未來金價將繼續維持下跌走勢,因此大都保持觀望態度,從而對其日常經營活動產生較大影響。不過金價大跌發生時間畢竟較短,因此目前來看相應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方面不會有太大影響,不過從中長期來看,黃金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下滑是大概率事件。
另有分析人士認為,此前機構做空黃金並撤資之後,黃金市場缺乏主力資金的支撐,短期內難言價格回升。霍肖樺也認為,從長期來看,黃金價格震盪下行是大概率事件。
金價下行帶來的潛在影響,已然可以從上市公司的年報中窺知一二。恒邦股份在第1季報中稱,鋻於對2013年國際經濟形勢難以預測和黃金、白銀價格不穩定的綜合考慮,預計上半年度公司凈利潤將為增長10%至下降30%之間,約為9900萬元到1.54億元之間。而在第1季報中,公司的凈利潤仍然有同比40.65%的增長,約為8407萬元。兩相比較可以看出,其對第2季業績的信心不足,乃是對上半年業績作出上述估計的重要原因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