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、劉彥萱台北報導】從102年開始,行政院將推動「農業黃金廊道」計畫,發展農業節水生產專區、樂活示範區、農業高科技化。不過,學者受訪時都表示,除了農業用水之外,工業用水也是造成地層下陷的主因,政府應管制的是工廠超抽深層地下水。
「農業黃金廊道」計畫預計在8年內投入40億元,在雲林縣及彰化縣之間的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區,規劃「農業黃金廊道」方案。除了輔導節水耕作技術外,也藉此擴大經濟規模與改善人力結構,協助農民轉型,發展農業節水生產專區、樂活示範區、轉型為農業高科技化,預計將能提高農民收益,並帶動農業與觀光休閒農業。
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杜宇表示,造成部分地區嚴重地層下陷的主因不是農業所導致,而是工廠抽取地下水所造成。推動此計畫有助於減輕、舒緩部分抽取地下水,如果政府真正能夠落實,對於減少抽取地下水,防止地層下陷是絕對有幫助的。
此外,杜宇說,台灣農業的最大關鍵問題在於產銷,如優良的有機農產品,沒有好的通路產銷體系,此計畫也將會大打折扣,所以行銷為首要重點。另外,要與農民做良好溝通,尋求農民支持,才能順利推動。
至於「黃金廊道」提到將發展地方休閒農業及精緻化農業,杜宇指出,「我們的休閒農業普遍來說沒有特色,未來應發展地區特色化農業,增進傳統農業精緻化及多元行銷,吸引遊客參加,找到多元價值,政府不要只是喊口號,要真正的落實。」
「政府應該思考的是,造成地層嚴重下陷的主因是什麼。」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指出,政府提出的「農業黃金廊道」計畫,內容包括農作轉型、設立綠能生產專區和農業節水栽培,立意良好;但政府還應該考慮到,除了農業用水之外,工業用水也是造成地層下陷的主因。
陳吉仲表示,諸如先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光石化工廠、中科四期和六輕用水,都因會大量剝奪農業用水,引起農民反彈,再加上彰化、雲林等地層下陷較嚴重的區域,都屬內陸地區,主要肇因在於工廠超抽深層地下水,如果政府不加以管制,「農業黃金廊道」的成效恐不如預期。
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和陳吉仲看法一致,都認為工業用水確是造成彰化、雲林、嘉義地區地層下陷的主要原因。蔡培慧進一步表示,濁水溪因為集集攔河堰的建設,水源轉而供給六輕,使得附近耕地缺水嚴重,農民轉而抽取地下水,因此應予以廢除,讓溪水流入海洋,補給地下水。
除了節水方針,蔡培慧還提到,新加坡原本也面臨缺水問題,但最後以「海水淡化」科技解決;六輕應思考其社會責任,引進該技術,為水資源「開源」。至於旱作轉型,可在原本休耕的土地上大力推廣,幫助農地「復耕」,有效利用土地資源。
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,隨著氣候暖化,溫度升高對於糧食生產造成負面影響,此政策有助於改善地層下陷超抽地下水的問題。此外,糧食生產與農業用水息息相關,應多加強水利設施的改善,所以糧食的穩定供應和改善水資源的使用,才是當前農業所要注意的問題。
圖:黃金廊道(by lyncaro7389 in flickr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