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政院在雲林縣、彰化縣高鐵沿線推出「黃金廊道」計畫,解決農民抽取地下水灌溉,造成地層下陷的問題。 本報資料照片 |
行政院的「一周一亮點」,昨天推出「黃金廊道」,規畫自明年起,八年內年投入卅二億元,在雲林、彰化高鐵沿線,打造節水、節能的農業黃金廊道,以避免地層下陷、提升農業技術及農民收益。
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表示,「省水生產」是未來農業發展方向,黃金廊道就是發展新的栽培農業,目標是提升產值、對環境更友善;廊道完成後,一年可省二二五○萬公噸、約半座雲林縣湖山水庫用水,並預計培育出一千六百六十幾位高科技農民。
黃金廊道範圍包括彰化竹塘、埤頭、溪州及雲林二崙、西螺、虎尾、土庫、元長、北港等九鄉鎮,以高鐵軌道中心兩側各一點五公里為界、長約卅五公里,其中農業用地約八七六六公頃。
廊道以新虎尾溪為界,溪北因灌溉水供應相對穩定,將推動現代化新灌溉技術及省水水稻耕作,例如用自動測報系統提升灌溉效率,加強灌溉管理,以及建置高科技植物工廠等溫室。
供水較不足的溪南,農委會將鼓勵農民轉作省水省能旱作;新虎尾溪以北的二崙鄉、西螺鎮,現況為農業蔬菜區,未來將研發推廣管路灌溉與水分監控系統,推動現代化省水設施農業蔬菜區。
陳保基表示,黃金廊道的農業用地約八千七百六十六公頃,目前有一萬四千多口井,平均一公頃近兩口井,密度極高,「未來的農業生產要走向省水生產」,雲、彰地區的水利會及農會已與農委會討論過改變灌溉方式,表示願意嘗試。
他指出,雲彰地區是台灣主要農業產區,希望可以為當地農業注入新生命。推動黃金廊道也許不會立即看到「經濟亮點」,但相信慢慢會看到成效;未來黃金廊道也將整合耕地,一千六百多位農民平均每人可分到四公頃以上的耕作面積,期能改善耕作效益。
陳保基說,不會大量耕種低耗水的旱作,而是選擇適合旱作的地區局部耕種;原本的水稻、花卉等產區大多保留。政策重點是發展新的栽培農業,如推廣網室、溫室栽培及節水灌溉技術;並培育科技農夫,學習透過雲端科技調整適宜的灌溉、施肥及耕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