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時報【本報訊】
新內閣將於下週一正式上任,社會各界給予高度期許。新內閣擺出衝刺的架勢,以馬英九總統在選舉中高喊「黃金十年」的國家戰略為核心,新閣揆陳冲宣示將致力於調整產業結構,全力發展「高價值勞力密集產業」,媒體輿論也很有默契地收斂起批評的筆,響起一片鼓勵的掌聲。馬總統第二任的起身砲轟轟烈烈,可說是從1996年總統直選至今,極為罕見、特別彌足珍貴的新興氣象。
有了如此高昂的民意支持,創造了執政團隊衝刺政績的有利環境,也必然鼓勵新上任的閣揆與部長提出激勵民心的大計畫。但是我們必須指出,「黃金十年」不是燦爛的煙火,而且特別忌諱亂開大而無當的支票,馬總統第一任選舉喊出六三三政見、還曾經承諾當選後不加稅也不減稅,都成為第二任競選的包袱。亂開選舉支票還是一時之惡,但是如果為了爭取媒體一時的讚賞,就倉促推出缺乏完整規劃的政策,必然很快就會遭到人民的質疑甚至背棄。
馬總統第一任內雖然在兩岸關係上建樹卓著,但是政府財政狀況惡化的程度也是史上罕見。在選舉期間,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曾經質疑馬總統在不滿四年的任內,中央政府舉債暴增1兆3,000億元,累積負債突破5兆元,逼近舉債上限,馬總統則以「這個錢不是花掉、燒掉,是拿來投資,不是債留子孫,是建設留給子孫」回應。財政部則以各種數字來防禦,解釋政府財政並沒有惡化到無法控制的地步,並且已經呈現好轉的趨勢。
財政統計很容易打混仗,公婆各自說理,存在龐大的「統計彈性空間」。例如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務是否合併計算、銀行對政府的融資無法透明揭露、非營業基金的8,180億元債務應該如何納入統計,以及非常龐大的軍公教人員、勞工退休與社會福利等未來的負債如何表述等等。雖然財政部不斷強調財政收支正在好轉,但另有民間評論指出,實際上若加上累積潛藏性的負債後,政府負債餘額將從目前的5兆元暴增到13兆元,國家整體負債超過18兆元,高達GDP的130%,超過義大利的負債水準。
不論國家財政是否正在好轉,不可諱言的事實是,台灣的財政結構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急劇惡化。2008年之前,國庫曾經連續五年稅收超收,中央政府債務累積未償餘額占GDP的比重不到30%,如今已經升高至36%,距離舉債上限僅剩不到6千億元的空間。過去三年多中央政府公債暴增1兆3千億元,不論從哪些指標來分析,中央政府財政結構弱化,都是不爭的事實。
而且,政府支出浮濫的問題逐漸浮現。選舉期間爆發的夢想家事件,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現象;三年新增1兆3千億元的公債,到底用到甚麼地方,至今不見討論。國內某財經媒體也以「戒掉大政府」來報導政府胡亂開支的現象,包括全台288支風車發電機,用掉百億元經費,發電量卻只夠台灣用1.5天;國光石化停建後,政府對人口只有2萬多人的彰化大城鄉,提出金額超過1百億元的大城鄉經濟振興方案。政府不斷將龐大的預算花在低效益的項目上,為了選舉,討好媒體或是博取「放煙火」政績的心態,正是危機所在。
選舉期間台北市政府宣布爭取到2017年世大運主辦權,中央與台北市為此編列 121億元預算,如果加上採取BOT方式的投資,則經費將高達375億元。花費鉅資主辦9天的賽程,雖然可以提振國民士氣,但是大陸從北京到深圳,主辦類似大型賽事都已經淪為「大白象」,空蕩的場館與鉅額的維護費用有如無底洞般拖累政府財政。這些必然會面臨的問題,至今並沒有看到中央或是台北市政府提出對策,也看不到主辦世大運對於台灣整體體育水平全面提升的計畫。
在野黨力量孱弱,立法院監督精神喪失,更是令人擔心。剛剛在選舉前通過的101年中央政府總預算,歲出金額高達1兆9,388億元,比去年成長了7%。如此龐大的預算,遠遠超過GDP成長的支出成長,相當於政府替每一位國民花掉8.3 萬元的巨額支出,立法院卻只小刪了1億元,幾乎是照單全收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立法院淪為「行政院立法局」的下場已經指日可待了。
2011年是戰後嬰兒潮開始退休的第一年,到了馬總統卸任的2016年,台灣一年就有將近100萬工作人口退休,大量的退休勞工與軍公教人員,將對政府的財政支出造成沉重的壓力。馬總統的「黃金十年」雖然喊得高興,實際上卻必須面對退休人口大增、所得稅收不斷沉淪、福利支出快速膨脹的龐大逆流。
「黃金十年」的夢想,不能只靠大陸觀光客,更不能指望陸資來台填補我們的財務黑洞。馬政府過去四年仰賴財政擴張政策,如今減稅已無籌碼,舉債逼近上限,收入面動能匱乏,支出面又到處浮濫擴張。陳冲內閣必須正視這個根本的問題,爭取人民諒解與支持,提出增稅、刪減浮濫支出、整治無效率的國營事業、強化政府銀行的資本結構、降低退休福利支出等全面性的方案,腳踏實地的改善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財政結構。這些方案都不可能討喜,卻是避免債留子孫的唯一道路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